《培养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视觉游戏提升视觉空间智能 由于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和客观情理的限制,孩子在视觉空间智能方面往往表现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才能和潜质量。例如,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对自己的意愿和希望的表达,对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随性而自由自在,虽然无甚技巧,可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无拘无束得总是令大人们所自愧不如。
要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就应对孩子在绘画时所特具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加以鼓励,让孩子的创造性在随意中得到发展。父母对孩子视觉空间智能培养方式,不应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技巧和条条框框的束缚,而应采取一些能使孩子感兴趣从而自发自愿的手法。比如,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孩子往往喜欢想象,可想象游戏和视觉游戏来提高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
下面推荐一个小游戏:
飞舞的萤火虫
适合年龄:9个月~1岁
准备材料:纸板、剪刀、透明胶、手电筒
玩法步骤:
a.在纸板上剪出一只小虫的形状;
b.用透明胶把纸板粘到手电筒上;
c.和宝宝一起呆在房间里,关掉电灯;
d.打开手电筒,让灯光照在宝宝身边的墙上,移来移去,吸引宝宝的注意;
e.鼓励宝宝去抓住“萤火虫”
注意事项:如果孩子怕黑的话,妈妈要好好安抚他。
专家点评:
“飞舞的萤火虫”独具特色,它不是在日光或灯光下进行,而是利用手电筒的聚光来吸引孩子。手电筒的投影是动的,“动”往往是能将孩子注意力牢牢吸引住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视觉会随着电筒光亮的转移而转移,从而视觉能力得到发展。
另外,通过黑暗与光亮的对比,孩子的视觉也得到一种色彩刺激。在“萤火虫”不断地“飞舞”中,孩子的想象会被大大地激发起来。因此,“飞舞的萤火虫”对发展宝宝的空间视觉是大有帮助的。
视觉空间智能的5个学习契机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空间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更是艺术、科学、数学乃至文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等都需要很高的视觉-空间智能。
儿童的空间智能有一个从静态空间感知到获得动态概念空间的发展过程。
契机1 0-1岁
培养孩子的空间智能从他出生起就可以开始了。这一时期,虽然宝宝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空间概念,视力也还不是很好,但他出生时就有听觉,循着妈妈的声音和他的本能寻找乳头就是他最初的空间概念的表现。等他会抬头、转头时,就会开始积极地寻找声源,这时就可以运用声音帮助孩子建立方向感。
契机2 1-2岁
这一时期的孩子能够熟练地爬,开始蹒跚学步,而且乐此不疲,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爬和学走的环境,多多鼓励孩子爬和走,在宝宝摸索着爬和走的过程中,他对空间的意识将更加明确。
契机3 2-5岁
2-6岁是幼儿空间智能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在3岁以后。经过这一时间的发展,孩子能够对物体的大小、形状、上下、前后、左右、远近产生准确的空间概念,并能通过自身的运动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一时期,孩子空间智能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解空间和表述空间。家长可以让孩子画画,通过画画可帮助孩子建立大小、形状的概念;也可以让孩子搭积木、捏橡皮泥等,可促进孩子形成对前后、上下、远近等有关空间智能的概念;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指点孩子,比如“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你喜欢走在妈妈的左边还是右边”等等。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孩子3岁以前就开始。
契机4 5-7岁
这一时期,幼儿的空间智能又前进了一大步,能够利用明显的标记或路标对物体定位,并开始学习利用较为复杂的标记。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去幼儿园路程,看公园导游图等,发展其空间定位能力。
契机5 7-10岁
7-10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利用空间整体结构的信息对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定位,且在10岁左右,孩子们已开始具有大脑表象旋转能力。
发展空间智能5个方法
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有以下一些特点,所有发展孩子空间智能的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图像思维,可清楚说出视觉表象;
能轻松看地图及其他图表;
喜欢画画、泥工等艺术;
喜欢拼图、下棋、走迷宫及类似的游戏;
喜欢想像,并创造出内心的表象;
喜欢看电视、电影或其他视觉上的表演;
有较好的色彩感觉;
经常用图像来记忆。
在这些基础上,专家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
方法一:乱涂乱画
每个孩子都是绘画天才,不要在意他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提供充份的机会让孩子画画,着色,涂鸦。用不同的绘图用具,让孩子体验到不同色彩的运用、搭配,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让孩子学习借由色彩、线条、图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方法二:看图画
面对一幅图画,走出迷宫,找出两个图画中不同的地方,找出图画中隐藏的图案,找出图画中不同的形状……小孩子们乐于其中。这些练习可以培育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事物中细微不同的地方,辩识许多相同与不同的形状、图案。
方法三:拼图
拼图游戏可以培样孩子逻辑推理和视觉判断的能力。外面买的拼图自不必说,家长开可以利用旧的月历、海报来制作自己的拼图游戏。这样你们就可以随时更换新的拼图,常常面临新的挑战孩子自然不会玩腻。
拼图的难度要适合孩子,最开始时以5~10片为宜,并随着年龄和水平增长逐渐增加难度。太过简单的,孩子提不起兴趣,也起不到锻炼的效果,太难的又容易打消积极性。
方法四:积木和模型
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与手眼协调能力,培育视觉判断与敏锐的观察力。
不论是用传统的木制积木搭建一座小小的城堡,还是用“chicco”或“美馨”的益智拼装出小车、小床或其他的东西。在每个年代,只要是孩子,基本上没有不喜欢的。如果你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甚至可以给他买模型来搭建。
方法五:橡皮泥
孩子在玩橡皮泥时,用不同的手法做出不同形状的东西,并按他们对色彩的感觉组合起来,这不但训练了精细动作,发挥了他的创造力,还可以加强对美的鉴赏力。
利用视觉空间智能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你的孩子具有高度的视觉空间智能,我们可以一些方法,来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事半功倍呢?
具有高度视觉空间智能的孩子,具有以下特质。空间智能的学习,要依据孩子的特质来进行。
NO.1
对色彩有敏锐的感受力。
首先,家长或是老师,在学校或是家里,帮孩子布置一个色彩协调、美丽的生活环境,来提供他们足够的视觉刺激。
再则,老师或是家长,在学校认可的范围内,让孩子用不同色彩的笔画图画、写笔记。或是,用不同颜色的纸、卡整理笔记、写报告。让色彩引导孩子的记忆路线,归档、整理他们阅读的资料,所汲取的知识,也易于孩子做复习的工作。
年龄层愈小的孩子,愈需要这种多元鲜艳色彩的刺激,来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儿童泛本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工具之一原因。
NO.2
喜爱绘画,各种不同的色彩、图形,能将文字转换成图画呈现。
你们知道达芬奇、爱因斯坦、莱特兄弟,还有一些世界闻名的专业人士,他们所做的笔记,有什么共同的特色?
他们的笔记,文思记录,都是图文并存,用许多图案、图形、色彩、影像……来呈现、表达他们的思路。因此,你可曾为孩子在作业簿、或是课本空白的地方,画图而大发雷霆呢?
其实,孩子是运用他视觉空间的智能,把文思构化成图画,来帮助他学习呢!
NO.3
喜爱空间感、视觉刺激,整体化的呈现。
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项特质,善用各种图表来学习。 想象着,你在公司开会时,是给你一堆统计数字印象深刻。还是用不同的曲线图、统计图表,加上各种不同的色彩更好呢,很显然,后者不仅让你印象深刻,而且一目了然。
这些是不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记忆法与学习法呢?
NO.4
能将构思转换成立体图形,在脑海中用不同的角度,透视一个物品。
从具有视觉空间智能的专业人员身上,就可看到他们如何利用这个特质,来帮助他们思考,做理念、构思的呈现,物理学家、电脑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城市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建筑师……
他们会将他们的构思,用手绘或是用电脑图形呈现出来,然后,制作成立体的模型。在实际呈现中,帮助他们作更深层的思考,改进他们原有的创意。
这些都是一般具有高度视觉空间智能的人士,长久以来,一直普遍运用的学习法。最后,综合所有视觉空间智能的特质,以及开发全脑智能,而研发出来的学习法——心智地图。
心智地图学习法——结合了色彩、图形、创意、归纳、立体成型,兼具左右脑的全面运用。普遍地运用在欧美的教育体系里,也是他们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学习、记忆的工具。从幼稚园的学习阅读,小学的课程学习,中学的研究报告,大学、研究所的毕业论文。
他的日常运用,可以从如何读故事书,音乐欣赏、心情日记、创意思考、课程的预习、复习,书写研究报告,到我自己常用的病人治疗记录、生活规划、教案设计、专题演讲……
可以把一本书、甚至几十本书、上百篇的研究报告,浓缩在一张纸上,让使用者做最快捷、最有效率的学习与记忆工具。